消費者對於折疊機的期待與現實

在台灣這個擁有無數優秀工程師的小島上,我們的產品開發團隊在初期討論折疊機的開發時,充滿了對產品的期待與熱忱。他們認為,這款機器能折疊達30萬次,這在他們眼中,無疑是一種偉大的突破。然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情況並非如此。

  1. 消費者的質疑:消費者會開始算數,一天可以折疊多少次,一年又可以折疊多少次,很快就會發現,30萬次的壽命似乎並不長久。他們甚至會問,”如果我折疊第30萬零一次會怎樣?”這就是我們在產品功能思維上的挑戰。
  2. 產品功能的矛盾:折疊機的耐折性,在消費者眼中,並不一定是一種優勢,反而可能成為他們購買產品時的顧慮。他們不會只看到折疊機的折疊次數,而是會擔心這會變成一種束縛,限制了他們的使用體驗。

“消費者會說,那我折到30萬零一次會怎樣?這就是產品思維在這個問題上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這種挑戰,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消費者的需求,並思考如何以他們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的產品。我們必須將我們的產品思維,從單純的產品功能,轉變為以消費者需求為主導。從台灣這個多元且實際的市場出發,我們的產品不只是滿足功能需求,更是要創造對消費者有價值的體驗。

從產品功能到生活情境:折疊機的行銷轉變

當我們的行銷思維從專注於產品功能,轉變為創造生活情境,事情開始有了轉機。我們調整了策略,開始描繪一個生活中的場景:你可以將折疊機隨意放在地上,隨時進行自拍。這個畫面,不僅展示了產品的便利性,更創造了一種生活美學。

  1. 創造情境:你能輕鬆拍下自己的大長腿和台北101大樓。這個獨特的角度,無需依賴他人,自己就能完成。這種情境的創造,讓消費者更能感受到產品的價值,而不只是停留在功能層面。
  2. 解放雙手:你不再需要男朋友或朋友趴在地上幫你拍照,也不會因為角度的問題,出現被截斷頭或腳的尷尬。這種以消費者為出發點的設計思維,讓產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提升了使用體驗。

“當你在訴求情境的時候,很多消費者會覺得哦,這個產品挺有意思的。”

此時,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已不再只是折疊機能折多少次,而是這款產品能為他們的生活創造出什麼樣的可能性。這就是我們從產品功能到生活情境轉變的成果。只有當我們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真正理解他們的需求,我們的產品才能真正地與消費者產生連結,獲得他們的認同。

思維轉變:從挑戰中尋找成長機會

這就是產品思維的挑戰,但同時也是成長的關鍵。作為產品開發者,我們需要將視野轉向消費者,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以他們的角度去看待我們的產品。產品的功能、設計,甚至是我們的行銷手法,都應該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

  1. 挑戰是無窮的:我們不只要理解消費者的需求,還要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創新產品的功能和設計,這無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這種挑戰,也讓我們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以達到消費者的滿意。
  2. 質疑與挑戰是成長的機會:產品思維的過程中,我們總是面對各種質疑和挑戰。這些質疑讓我們思考,讓我們知道哪裡需要改進,哪裡還有機會。這些挑戰,雖然困難,但卻是我們成長的機會。

“產品思維,永遠都只會帶來質疑跟挑戰,但這也是我們成長的機會。”

透過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我們能更好地理解消費者,並將這些理解融入到產品的開發中。挑戰與成長,質疑與創新,這就是產品思維的追求,也是我們進步的動力。只有勇於接受挑戰,才有機會創造出更適合消費者的產品,進而達到市場的認同。

共享體驗:產品思維的終極追求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提供消費者一種生活體驗,而不僅僅是產品的功能或性能。當消費者對於折疊機的耐折性有疑慮時,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做的,遠遠超出了產品功能的提供。我們需要提供的,是一種可以與消費者共享的體驗,讓他們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創造回憶。

  1. 生活體驗優於產品功能: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期待,已經遠遠超出了產品的功能。他們希望的,是使用產品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這種體驗,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更有趣味性。
  2. 與消費者共享體驗:產品思維的轉變,也帶來了一種新的觀念:與消費者共享體驗。我們不再只是產品的製造者,而是成為消費者的夥伴,與他們一同創造和分享生活體驗。

“讓我們一起從產品思維出發,創造更多值得記憶的生活體驗。”

這種思維轉變,不僅改變了我們對產品的看法,更改變了我們與消費者的關係。我們不再僅僅是產品的提供者,而是成為消費者的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悅,一起創造值得記憶的生活體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黃爸爸糖果屋
    全站熱搜

    黃爸爸糖果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