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度的影子:從認知層次探討臺灣社會的信念堅持

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方,但各種僵化的觀點仍深深植根於人們的內心。從夜市攤販,一直到政治人物,你都能看見這種現象。他們堅持自己的立場,如同101大樓般不動搖。他們的觀念往往都是單一,未受過更高層次認知的滋潤。

我們從以下三點看見他們的固執程度:

  1. 夜市攤販的堅持:他們視獨特的炒麵或麻辣鍋祕方為家族的傳承,任何修改都是對先人的不尊重。他們認為他們的方法是最好的,而這樣的信念從不懈怠。
  2. 宗教迷信的深耕:在臺灣許多地方,我們還能看到舊有的宗教習俗被嚴格遵循。這些往往是因為認知層次較低的信眾不願或無法接受新的思考方式或理論。
  3. 政治立場的鞏固:在政治立場上,許多人堅決支持他們選擇的黨派,而對於對立黨派的任何好評語言或行為都會視為不可接受的背叛。

以上這些都是從認知層次的角度來觀察人們的固執度。然而,這固執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一方面可能阻礙進步,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為保護自我及文化的堡壘。重要的是如何去調整和平衡。

“認知層次越低的人越固執,他們滿腦子都是觀點,並且堅信這些觀點絕對正確。”

這句話完美地描繪了我們在臺灣社會中遇到的情況。這些人在他們的世界中,他們的認知充滿了自我堅定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在他們眼中,就如同鐵打的事實一樣堅不可摧。他們的思考框架固定,並不容易接受新的觀點或想法。換句話說,他們的認知層次對他們的固執度有著直接的影響。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需要耐心和開放的心態來引導他們,幫助他們看到更廣的視野,拓展他們的認知層次。

衝擊與衝突:觸碰臺灣人深層信念的後果

當我們踏入別人的認知領域,這就好比是走進了一個風高浪急的海洋,需要謹慎小心。尤其當你試圖改變某人的觀點時,這可能會引發強烈的反對和對立。在臺灣,這種情況尤為顯著,三個觸發點更是讓人無法避諱:

  1. 觸碰飲食習慣:飲食是臺灣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試著告訴一個鍾愛臭豆腐的臺灣人,他們所愛的小喫其實不健康,他們可能會如同撥弄了雄獅的鬃毛,全身上下充滿了警惕與敵意。
  2. 質疑宗教信仰:宗教在臺灣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對於一個虔誠的信徒來說,他們的信仰就如同他們家的祖墳,神聖而不可侵犯。一旦你嘗試質疑他們的信仰,他們可能會視你為敵人,毫不留情地與你對抗。
  3. 批評政治立場:政治議題在臺灣可說是一個極為敏感的範疇。一旦你試圖改變某人的政治立場,你可能會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的憤怒與反抗。

這樣的反應無疑是激烈的,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他們對自己觀點的執著與真誠。這是他們認知的核心部分,他們會保護它,捍衛它,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無比重要的。

“他們會捍衛他們的觀點,你動他的觀點就相當於刨他們家祖墳,他會與你玩命。”

這句話很好的描繪出試圖改變臺灣人觀點時可能遇到的情形。不過,這也不代表我們就應該退縮,相反的,我們應該以開放與尊重的態度去接觸和理解他們的觀點。只有在理解與尊重的基礎上,我們纔有可能引導他們看到更寬廣的視野,接受更多元的觀點。

痛苦的覺醒:面對認知更新的掙扎

認知的摧毀與重建,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然而,這樣的過程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臺灣這個多元與快速變遷的社會。我們可以從以下的角度來理解這種痛苦:

  1. 打破舊有的習慣:許多臺灣人過著舒適且固定的生活,當你嘗試打破他們的生活模式,如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他們可能會感到困惑與抗拒。
  2. 挑戰深層的信仰:當你挑戰他們的宗教信仰,如讓他們接觸其他的宗教,他們可能會感到痛苦與無助。
  3. 更改堅定的政治立場:當你試圖更改他們的政治立場,他們可能會感到被背叛與恐慌。

我們必須瞭解,這些反應是他們認知更新的自然反應。他們的認知就如同一座堅固的城堡,經過多年的建立與堆疊,任何人都不願意輕易地被摧毀。他們將自身的信念與觀點視為精神財富,而這些財富對他們來說無比重要。

“摧毀他們的認知,就等同於摧毀了他們積累了多年的精神財富。”

要求他們踏出舒適區,接受新的認知,這是需要勇氣與耐心的過程。為了引導他們順利完成這個過程,我們必須提供足夠的支持與理解,才能使他們在面對變動時不至於感到無助或焦慮。我們的目標不是摧毀他們的認知,而是幫助他們建立更廣闊的視野,讓他們能夠在接受變動的過程中,更加堅強、勇敢。

尊重與理解:彼此溝通的關鍵

在臺灣常見的社交場合,無論是面對認知層次高還是低的人,適時的「尊重」「包容」是良好溝通的基石。「認知層次高的人你和他隨便溝通,他不會輕易生氣,會認真思考別人的認知方式,即使他知道你是錯的也不會和你爭辯,最多跟你說一句我尊重你。」這樣的相處態度在臺灣文化中也深受推崇。以下是如何在溝通中展現尊重和理解的一些建議:

1. 適時的尊重他人意見

  •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和經歷,所以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不輕易把他人的意見貶低或忽視。

2. 無盡的包容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事方式和思考模式,我們應該包容這些差異,不以自己的標準去評斷他人的行為。

3. 面對認知層次高的人,展現開放與理解

  • 認知層次高的人通常更能理解多元的觀點,因此與他們交流時,可以自由地分享想法,他們會認真聆聽,並不會因為意見不合就生氣。

4. 尊重並認真思考別人的認知方式

  • 當我們與他人溝通時,要努力理解對方的觀點和立場,即使與自己不同,也要尊重其獨特性。

5. 不爭辯而是尊重

  • 在溝通中,若發現自己是錯的,不必執意爭辯,而是應該勇於承認錯誤。認知層次高的人會更尊重這樣的態度。

總結:在臺灣,尊重和理解是彼此溝通的關鍵。面對不同認知層次的人,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適時表達尊重與包容。透過尊重他人意見、理解不同認知方式,以及避免爭辯而是尊重對方的態度,我們能夠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促進彼此之間的和諧與成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黃爸爸糖果屋
    全站熱搜

    黃爸爸糖果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